第1034章 研发计划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周阳对着麦克风说:“我们很乐意合作。可以先在拉各斯建个示范厂,用氢基技术和光伏制氢,碳排放比传统钢厂低70%。”

    总统当即拍板:“就这么定了!我让矿业部下周就跟你们对接细节。”

    中控室里一片欢腾,周子轩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全球订单数据,对周阳说:“爸,我们的氢基钢材已经进入12个国家的市场了,年底说不定能进全球钢铁企业百强。”

    周阳摆摆手:“百强不是目标,要做就做绿色钢铁的全球标杆。你看李工在德国发的视频,他们的氢基钢材被用于柏林新机场的屋顶,又轻又抗震,这才是我们要的口碑。”

    囡囡翻出王博士团队的最新研发计划:“下一步我们想做‘钢材-光伏-储能’一体化组件,把柔性智能钢材和光伏板、蓄电池压合在一起,能直接当建筑幕墙用,发电、储能、监测一步到位。”

    周阳点头:“这个方向对,建筑光伏一体化是大趋势。让市场部赶紧联系国内的幕墙企业,先做几个示范项目。”

    夕阳透过中控室的窗户,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影。屏幕上,非洲的奠基仪式还在继续,德国的工厂正在轧制新一批钢材,国内的柔性智能钢材生产线刚发出第一车货……不同时区的画面在同一个屏幕上流动,像一幅跨越国界的钢铁画卷。

    “爷爷,”囡囡突然指着屏幕角落,“您看阿明在学院实验室里教学生炼钢呢,那认真的样子,真像当年的您。”

    周阳笑了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欣慰:“钢铁会生锈,但技术和精神能传下去。我们这代人把钢厂从‘黑’变‘绿’,你们要把它从‘中国’带向‘世界’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握住父亲的手,又看看身边的女儿,语气坚定:“放心吧,这条路,我们会一直走下去。”

    中控室的灯光渐渐亮起,与窗外的晚霞融为一体。机器的轰鸣、键盘的敲击声、跨越重洋的对话声交织在一起,汇成一首关于传承与开拓的歌。而这首歌,还将在更多的钢厂、更多的国家、更多代人的手中,继续传唱下去——没有终点,只有不断延伸的新起点。

    周阳的目光从屏幕上的非洲画面移开,落在桌角那份《“钢材-光伏-储能”一体化组件研发计划》上,指尖轻轻敲击着纸面:“这个一体化组件,得解决三个问题——光伏板与钢材的粘结强度、蓄电池的散热效率,还有智能监测系统的兼容性。王博士团队有具体方案了吗?”

    囡囡翻开平板上的设计图:“爷爷,粘结用的是改性环氧树脂胶,我们做了1000次冷热循环测试,剥离强度还保持在80%以上。蓄电池嵌在钢材的中空夹层里,夹层里有微通道,能通过空气对流散热,测试显示温度能控制在45℃以内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补充道:“智能监测系统用的是模块化设计,能兼容光伏板的发电量数据、蓄电池的电量数据,还有钢材本身的应力数据,统一上传到云端平台。昨天让IT部做了压力测试,同时接入1000个组件的数据,延迟不超过1秒。”

    张经理这时推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迪拜的询价单:“周董,周总,迪拜的七星酒店想在扩建工程里用我们的一体化组件!他们说这东西既能当幕墙发电,又能监测结构安全,太符合他们的‘未来建筑’理念了。”

    周阳接过询价单,看到需求量一栏写着“5000平米”,眉头微扬:“他们给的价格不错,就是要求抗风沙性能特别高。沙漠里的沙尘磨损厉害,光伏板的表面得做硬化处理。”

    囡囡立刻道:“我们有金刚砂涂层技术,能让光伏板的耐磨性提高3倍。王博士团队上周刚测试过,用风沙模拟器吹了1000小时,透光率只下降2%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叮嘱:“让生产部先做100平米样品,重点测试沙尘环境下的发电效率和钢材应力变化。样品合格后,再跟他们签合同。”

    张经理应声:“我这就安排!对了,迪拜那边还问能不能在组件里加个LED灯带,晚上能发光,他们想用来做建筑夜景。”

    囡囡眼睛一亮:“这个简单!在钢材夹层里埋上柔性灯带,用光伏板发的电供电,还能通过APP控制颜色和闪烁模式。我让研发部加个班,明天就能出设计图。”

    下午,航天部门的总工程师带着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来访,脸上带着喜色:“周董,你们的氢基钢材焊接性能太出色了!焊缝的强度系数达到0.95,远超我们要求的0.85。火箭燃料储箱的样品订单,我们决定订50吨!”

    周阳接过报告,翻到焊缝金相照片页:“你们用的是电子束焊接吧?参数控制得很精准。”

    总工程师点头:“多亏了你们派来的焊工师傅指导,他教我们的‘分段焊接法’,能把焊接变形控制在0.1毫米以内。我们还想请他留在我们厂,培训一批焊工,费用好商量。”

    李工(国内团队)在一旁插话:“张师傅是我们厂里的‘焊接大拿’,下个月要去尼日利亚指导当地工人,等他回来,我让他抽时间去你们那一趟。”

    总工程师连忙说:“太好了!我们的新火箭项目下个月就要启动,正缺高水平的焊工。对了,你们的氢基钢材能不能做更薄的规格?我们想用来做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架,越轻越好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答道:“可以做到0.5毫米厚,我们的精密轧机精度能控制在±0.01毫米。就是太薄了容易变形,得在表面轧出加强筋,我们的模具车间能定制专用轧辊。”

    总工程师大喜:“那太好了!我们追加20吨0.5毫米规格的订单,下个月一起交货。”

    送走航天部门的团队,周阳对周子轩说:“航天材料这块,要单独建一条生产线,严格控制杂质含量和力学性能。让质量部派专人驻场,每卷钢材都要做全项检测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点头:“我已经让设备部在规划了,预算大概8000万,争取年底前投产。投产后,不仅能满足航天需求,还能生产高端医疗器械用的精密钢材。”

    囡囡补充:“我让IT部给这条生产线装个智能质检系统,用AI识别钢材表面的缺陷,比人工检测快10倍,准确率还高。”

    傍晚,德国合资工厂的李工打来视频电话,背景是正在调试的氢基还原炉:“周总,周董,我们的首炉钢水马上就要出炉了!德国的工程师都说,你们的技术比他们原来的工艺节能30%。”

    周阳凑近屏幕:“各项参数正常吗?氢气纯度、还原温度、钢水成分,都要严格按标准来。”

    李工举着监测平板:“您看,氢气纯度99.999%,还原温度1250℃,碳含量0.002%,全达标!德国的汽车厂已经派了人在现场等着,想第一时间拿样品回去测试。”

    囡囡笑着说:“李工,记得让他们在样品上刻上‘中欧绿钢联合制造’的字样,这可是个好宣传点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